行走缓慢的人要注意……辨别容易患痴呆症和难以成为痴呆症的人的超简单方法
※照片为示意图※本文是对内藤谊人《享受年老的心理学》(优衣库)的一部分进行了重新编辑。
■慢慢走的人容易患痴呆症吗? 我来教大家一种简单的测试“将来自己是否容易得痴呆症”的方法吧。
那是“行走速度”。
如果在外面行走的时候,被别人不断超越的话,将来可能很容易发生痴呆症。
英国伦敦大学的露丝·凯特以3932名60岁以上的人为对象,测量了行走的速度。
然后我们调查了2002?2003年、2006?2007年、2014?2015年的时候,有多容易发生痴呆症。 结果发现,走得越快的人,越难患上痴呆症。
哈克特同时发现,走得越快的人,不仅是痴呆症,认知功能(记忆力和语言的流利性等)的衰退也不太明显。
■尽量飒爽、大步健康地走吧,读者们呢?
如果“我是健腿,走路比一般人快很多”的话,恭喜你。 可以判断为难以成为痴呆症的类型哦。
如果你有意识走得很慢的话,现在开始也不晚,所以请注意快走。
尽量潇洒,尽量大步,精神饱满地走。
如果看到走在自己前面的人,抱着“追上他,试着超越他”的心情,自然会走得很快。
在马拉松这样的田径比赛中,加快速度牵引竞技者的人叫做“rabbit”。 原本是狗比赛,好像是从让狗追赶兔子( rabbit )的模型开始的,但是走路的时候“rabbit”也很有效果。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走在100米左右的前面,如果他走得没有精神,你会发现他走得很快,让他成为自己的rabbit,然后追上去。 自己面前有目标和没有目标,行走的速度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决定“首先是那个人”,超越那个人后,说“好的,接下来是那个人! ”如果你找到新的兔,快速步行的训练也会有帮助。
如果你拖拖拉拉、无精打采地走着,心情也会低落。
让他说自己还年轻,试着尽可能快走着去目的地吧。
精神饱满地走着,不可思议的是心情也会高涨起来。 因为并不是跑步,所以应该叫“跑步高”而不是“跑步高”,总之心情一定会变得热烈。
■要像猎豹和猎犬一样快速行动,要想快速行走,有一个小窍门。
那就是,试着想象一下脑子里跑得快的动物。 一想到跑得快的动物,不知为何我们的动作就会紧张起来。
美国纽约大学的彼得·戈尔·韦策请50名大学生阅读了一篇内容拙劣的科学文章,题为《生物与人的结构相似性》。
但是,部分内容在实验上进行了改变。 将报道中提到的事例动物分为作为快速动物的猎豹、美洲狮、马、灰狗(猎犬)的版本和动作悠闲、变成树懒和乌龟的版本两种进行了实验
读了文章之后,请学生做其他的作业,之前读了快速动物故事的学生,作业也可以快速了。 读了动作悠闲的动物报道的学生,作业也变得缓慢了(图表1 )。
出处=《享受年老的心理学》( P106 )■上了年纪也能麻利活动的方法如果想通过快走来维持健康的话,在开始步行之前,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猎豹、豹子等也许就可以了。 看猎豹的图像也不错吧。
也推荐看赛马的视频。
看到纯种马们以惊人的速度跑向终点的场景,自己的脚步也会变快吧。 因为我们会受到自己所想形象的强烈影响。
即使是步行中,只要一想到赛马的终点场景等,脚步也会变得轻盈,就能瑞士行走了。
“是骗人的吧? ”,但这是真的。 因为感觉自己变成了纯种马,所以自然而然地行走的步伐也会加快。
虽然没有被实验性地确认,但是不是快速的动物,也许人类也没关系。 例如,仅仅是看短跑和马拉松比赛中最后冲刺的场景,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也有可能看到同样的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总会变得缓慢,但如果你把动作想象成动作快的人或动物,就要记住同样能敏捷地动作。
■“容易痴呆症的基因”也不可怕,被认为会提高痴呆症风险的基因中有一种叫“载脂蛋白e基因”。
如果做了基因检查,对方说“你有载脂蛋白e基因”,你可能会很失望,但不用担心。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即使有那个基因,也不一定会发病。
如果说是因为拥有容易肥胖的基因而变胖的话,那也不是。 即使有容易致癌的基因,也有很多人不会得癌症。 痴呆症也一样。
■认为“老年人容易痴呆”的风险美国耶鲁大学的贝卡·利维对4765名60岁以上的健康人进行了研究,他们携带载有提高痴呆症风险的载脂蛋白e基因。
利维将对年龄增长抱有正面信念的人和抱有负面信念的人进行了比较,发现即使有载脂蛋白e基因,但持有“即使是老年人也很健康”这样正面信念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为49.8%
不要对上了年纪的人抱有负面的想法。
因为深信“上了年纪容易糊涂”,所以真的会糊涂。 如果不抱着那样的想法,就不会模糊。
虽说拥有提高风险的基因,但绝对会导致该基因发病吗,其实没有。 如果你对年龄增长抱有正面的信念,即使有这样的基因也没关系。
沉思带来的自我暗示效果非常强。
如果对自己施加奇怪的暗示,会真的生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注意。
■对待患有痴呆症的人时,要想着“宝宝”来对待患有痴呆症的人,接触时最好想着“这个人是宝宝”。 那样的话,无论被做什么都不会生气。 因为觉得自己是“上了年纪的大人”,所以才会生气。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希奥科恩对65岁以上的5万6577名痴呆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一旦患上痴呆症,就无法很好地表达疼痛,因此通过生气、粗暴来表现“有疼痛”。
如果得了痴呆症,就不能很好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情。
因此,会大声叫唤、胡闹。
■认为“自己不久也会变成这样”和宝宝都是如此吧。 因为婴儿还不知道语言,所以无法传达“饿了”或“希望你换尿布”的信息。 要说宝宝能做的事,那就是大声哭,手脚乱动。
内藤谊人《享受年老的心理学》(鳄鱼册)如果配偶得了痴呆症,就当是婴儿吧。
这样想着接触的话,不管是发出很大的声音还是脱得乱七八糟的衣服,都可以原谅你“算了,没办法”。
没有人会因为宝宝哭了而每次都责备宝宝吧。
得了痴呆症的人也一样。
大脑萎缩导致语言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话,用嘴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了,只能做和婴儿一样的事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和痴呆症患者交往时,认为“自己不久也会变成这样”的作战方式也很有效。 如果想着“自己不久也会变成这样”的话,即使配偶和家人患了痴呆症,也不会那么生气。 认为只要是人,谁都是必经之路,就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内藤谊人心理学家、立正大学客座教授、angild代表董事总经理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结业。 以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致力于以商务为中心的实践领域的应用的心理学活动家。 兴趣是钓鱼和园艺。 著作有《不在乎的心到手的书: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接受”的心理学》(三笠书房)、《“人性化”的黑色心理术》(大和书房)、《世界最先进的研究所教的新事实心理学BEST100》(综合法令出版)、《 其数量超过250本。 ———-
这里有个小tips~1296334825 备注:汇汇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002.com/16285.html